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五章 养蚕的照怜婶婶(1 / 44)

这天上午何一悔和妹妹何晴晴在玩耍,两只大白鹅在院子里瞎溜达,刘玉和马香蓝在堂屋门外坐着针线活。

何一悔家的宅子北边是正房,院子东边是两间屋子,一间厨房一间放食物蔬菜的屋子;院门在厨房南边,院子西边是一排棚房和一个鸡圈;棚房里放着干柴和农具还有一些其他的杂物,旁边的鸡圈是院子里要是晒东西的话,就会把两只鹅赶到鸡圈里面去。

除此之外,院子里还有一颗红楠木和一颗香椿树。

何晴晴让哥哥何一悔背着她玩,何一悔也很是无奈便背着何晴晴在院子里转悠。

咚咚咚!

“一悔,看谁在敲咱家大门,你去看看。”刘玉嘱咐道。

“好嘞!”

何一悔答应一声,便背着何晴晴去开门去了。

来到院门前何一悔把何晴晴放了下来,然后把门上的木插销往一边抽了去,便把门打开了。

“哦,是巧玲姐,快到院子里来!”何一悔见是村子北边的刘巧玲便忙把这位姐姐请到了院子里。

“婶婶好!”

刘巧玲进了院子里看到刘玉和马香蓝忙问候道。

只见刘巧玲长的眉清目秀,一张鹅蛋脸白白嫩嫩的很是美貌。不过身材很是娇柔,好像一阵风就能把她给吹跑似的。

“一悔,你去吧帮你姐姐多弄些桑叶来。”

原来刘巧玲今天来,是让何一悔帮自家去后山的桑叶树上采一些桑叶来,刘玉闻言后,便嘱咐何一悔好好帮帮他巧玲姐姐。

何一悔没有多想便跟着,刘巧玲去她家了。何晴晴见何一悔去忙去了,便去了邻居杨晓娟姐姐找杨晓娟玩去了。

“一悔,总是麻烦你帮忙,姐姐真的不好意思!”两人走在村子里的路上,刘巧玲有些难为情的说道。

其实,刘巧玲心里也很苦父亲早年得病去世;母亲也不知怎的得了不治之症,老是咳嗽,日常都是靠中药来续命的。平常家里也就是种了几亩稻子,还有就是养养蚕。母亲张照怜日常吃的药,也是把这些年赚的一些私房钱花的差不多了,所以现在家里的日子不怎么好过。

刘巧玲今年都十八岁了,其她村里的姑娘早就有人说媒提亲了,自己家里就是因为母亲才弄的至今都没有人来提亲。

主要是母亲张照怜人长的美貌,父亲却壮年而逝,村里就有传言母亲克夫导致名声不太好。

虽然说这杨园村里的人们都很团结跟一家人似的,民风也很淳朴;但是有些人迷信,再一个就是,如果有人娶了刘巧玲是要养她母亲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自己家里有一双父母还要再养一个病殃殃的丈母娘,还要花很多的钱,这没有几个人能负担得起。

“巧玲姐,不用和我客气,这都是些小事不必挂在嘴边。”何一悔见刘巧玲这么说便安慰道。

何一悔倒是没有想那么多,一个村里的帮忙干这点事不在话下,而且这几年何一悔不只帮刘巧玲家里采桑叶,农忙时还帮助她们家收地里的稻谷等等。

前些年父亲的去世,让何一悔也更能理解刘巧玲家的难处,所以日常能帮忙的自己都会毫不犹豫的去帮忙。

路边的小河边上,几个孩童在河沟的石头上玩着水,还有十几个农妇也在河边清洗着衣服。对岸是农人的院子,这里的民居看起来还是和中原地区的民居一样,每户人家都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都种有几颗花草树木。

两人经过村子中央的十字路口时又朝北走了几步便拐进了西边房屋间的小路上,过了几户人家就来到了刘巧玲家里。

何一悔没进院子里,刘巧玲拿了两个大背篓和一把采桑刀就出来了。随后两人背着背篓就朝村后走去了。

经过路边的一颗颗树木和房屋,走了好一会两人终于来到了村后的桑树林边。只见左边是一大片桑树林右边是一大片芒果林,这些都是先祖们留下来的财富。

想当初先祖们刚来到这里,那时的山谷还是荒芜一片,是祖辈们一点一点开垦出来的田园和田地。听说先祖们自从来到这片山谷里有几百年没有离开过这里了,所以才种了桑树好养蚕吐丝织布,能够自给自足。

这会何一悔已经爬到了一颗粗壮的桑树上,在用采桑刀采着桑叶,何一悔干起活来也是好手,不一会就采割了好多。

刘巧玲在树下拣着桑叶枝,往背篓里面放。这时又来了几个村子里的人也来采摘桑叶的。

“巧玲采桑叶呢!”

一个穿棕色衣服的妇人背着背篓带着他家半大孩子正在往桑林里走,看到刘巧玲便打招呼道。

“花婶,也来采桑叶了?”刘巧玲停下手中的活,直起身子回应道。

“家里的不多了,那些蚕宝宝们可不能饿着了,在过些天就要出茧了呢。”花婶带着自家的孩子一边往里走一边说道。

何一悔骑在一根粗一些的树枝上,一边采着桑叶一边看着远处的风景。

“娘,咱们快点弄些吧,看这天一会要下雨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